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人才培养方案(085401)

时间:2023-11-28浏览:29设置

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085401

一、专业领域简介

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是电子信息专业硕士的一个研究领域,以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材料科学、电化学、电磁学、图像处理、信息识别、机器视觉、机器学习为支撑,培养电子信息相关领域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

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含量子技术等)领域下设三个研究方向:智能感知与信息识别、复杂电磁环境下目标检测与识别、机器视觉与信息处理,该专业领域来源于太阳2007娱乐官方网站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重点学科。本专业领域现有成员39人,其中高级职称占比41%、博士占比80%。具有院士工作站、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以及微弱信号检测与处理等多个科研平台。与国内外多家有重大影响的企事业单位建立了合作研发关系,对培养相关领域高层次人才和推动社会产业发展有着积极重要的作用。

二、培养目标

1.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严谨、求实、创新的科学作风和良好的学术道德,诚信公正,有社会责任感。

2.身心健康,具有强健的身体素质与良好的心理素质。

3掌握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领域的基础理论、先进技术方法和手段,在领域的某一方向具有独立从事工程设计、工程研究、工程开发、工程优化和工程管理的能力。

4.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专业文献、撰写科技论文,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

三、主要研究方向简介

1. 智能感知与信息识别

结合智能传感、智能机器人、人工智能与精准医疗等前沿方向,通过对电子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电化学、生物技术和光电检测技术等深度交叉融合,借助模式识别、多源数据融合和边缘计算等技术,建立感、知、联、控等一体化的智能感知系统。包括超灵敏生物传感器设计、医学信号检测、医学图像配准及处理、嵌入式终端设备设计与开发、精准医疗等智能感知与识别方法研究,医学感知技术与仪器的开发,智能感知体系的设计与构建

2. 复杂电磁环境下目标检测与识别

主要以电离层物理、雷达原理、微波与天线和电磁计算的基本理论为基础,结合计算机仿真计算,对目标和背景环境的相互作用进行理论建模预估和建模、建库,研究分析实际背景环境对目标电磁散射特性的影响。包括电离层特征研究、背景环境目标电磁散射特性、电磁干扰及兼容技术、雷达成像与目标识别

3. 机器视觉与信息处理

通过机器视觉、图像处理、视频编码、模式识别、数据挖掘和深度学习技术交叉融合,对感知对象进行数据压缩、对兴趣目标或区域进行特征提取、检测与识别、目标的智能跟踪以及数据挖掘,结合硬件进行处理,提高相关算法的实时性及准确率,将成果向应用转化。包括高清和超高清视频压缩、视频场景可疑目标特征分析、农作物病害识别、医疗影像疾病预防诊断等。

四、培养年限与学分

年限:全日制攻读硕士学位的学制年限3年,最长不超过5年。

学分:总学分不低于32学分,其中学位课不低于18学分。

五、课程设置、必修环节及学时、学分分配

课程设置、必修环节及学时、学分分配表

课程

类别

课程

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

学期

开课

单位

备注

学位课

9910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32

2

2

马院

公共必修

991018

英语精读

32

2

1

外语

公共必修

991019

英语听

32

2

2

外语

公共必修

991017

工程伦理

16

1

1

研工部

公共必修

991007

数值分析

64

4

1

数学

公共必修

991008

矩阵论

32

2

1

数学

公共必修

051302

随机信号分析

32

2

1

计算机

公共必修

051301

现代信号处理

32

2

1

计算机

专业必修

051307

现代数字通信

32

2

1

计算机

专业必修

051311

信息论

32

2

2

计算机

专业

非学位课

991014

自然辩证法

16

1

1

马院

公共选修

991016

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

16

1

2

研工部

公共必修

051032

编码理论

32

2

2

计算机

专业选修

051033

通信网理论

32

2

2

计算机

专业选修

051004

高级人工智能

32

2

2

计算机

专业选修

051015

机器学习

32

2

2

计算机

专业选修

051034

非线性电路与系统

32

2

1

计算机

专业选修

051035

FPGA系统设计实践

32

2

2

计算机

专业选修

051036

雷达信号处理

32

2

2

计算机

专业选修

051037

无线通信原理

32

2

1

计算机

专业选修

051038

计算电磁学

32

2

2

计算机

专业选修

051039

现代传感器技术

32

2

1

计算机

专业选修

051020

数据科学与工程

32

2

2

计算机

专业选修

051303

数字图像处理

32

2

2

计算机

专业选修

051016

模式识别

32

2

2

计算机

专业选修

051309

无线电定位技术

32

2

2

计算机

专业选修

051306

信号检测与估计

32

2

1

计算机

专业选修

051021

最优化理论与方法

32

2

2

计算机

专业选修

051314

科技论文写作

16

1

1

计算机

专业选修

051011

学科前沿与实践

16

1

1

计算机

专业选修

必修环节

991091

开题报告

 

1

3

 

 

991092

中期考核

 

1

5

 

 

991093

创新创业

 

1

1-6

 

 

991094

学术活动(10次)

 

1

1-6

 

本人主讲报告一次

991095

专业实践

 

3

2-5

 

 

六、专业实践

 专业实践是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充分、高质量的专业实践是专业学位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参加专业实践(有工作经历的往届毕业生6个月以上,应届本科毕业生12个月以上)。学院将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专业实践进行前提统筹,过程管理,结果考核

指导教师必须高度重视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专业实践工作,要积极主动与生产企业、科研院所等单位建立多种形式的实践基地或联合培养基地,推进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与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紧密联系,积极探索人才培养的新机制,为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专业实践奠定基础。

七、学位论文

1.选题要求

课题来源于生产实际或具有明确的工程背景,其研究成果要具有实际应用价值,拟解决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选题要具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和先进性。

2.规范性要求

本专业硕士学位论文的撰写应符合国家相关学术著作出版规范。硕士学位论文应结构合理,层次清晰,语言流畅;原理阐述正确;实验方法合理,实验数据可信;引文合理,文献出处准确;公式、符号、单位和图标等均符合有关规范。

3.质量要求

对本研究方向上的关键技术问题有较深刻的认识,能建立起较完善的物理模型或经验模型;采用新技术建立起一个先进可行的技术方案,该方案应具有创新性,或具有部分创新性,或具有新意。

4.能设计搭建实验平台,并完成重要实验验证。

此外,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中期筛选、预答辩、答辩、学位申请等培养环节按照学校有关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有关规定执行。

八、参加编写人员

朱付保、夏永泉、丁汉清、徐盛、刘伟华、陈晓雷、袁俊岭、李祖贺、王玫、于泽琦、蒋斌、汪永明(上海垣信卫星科技有限公司)、郭文明(郑州新基业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返回原图
/